都市文明發展迅速,建築科技也隨之進展快速。建築物的骨架結構需考量建築物的高度、地點、預計使年限等因素。台灣的地震頻繁,提供一個安全耐震的家是建築界不斷努力的方向。

 
 
 

去年暑假,國中剛畢業的外甥及其兩位同學接受邀請,一起到另一位同學父母親在南投縣經營的渡假村打工一個月。經營渡假村的同學爸爸有心要讓4個大男孩接受磨練,工作、生活作息與薪資完全比照正職人員,直到最後一晚才親自下廚整治一桌豐盛筵席慰勞他們,並且免費招待在高級檜木打造的小木屋住宿一晚。一個月的鍛鍊讓外甥成長懂事不少,更知道感恩惜福,也常常和家人分享這段打工經驗的甘苦。

最近外子工作比較勞累,體貼的外甥便建議他:「舅舅,等你有空時一定要去住小木屋。我去年暑假打工累得半死,可是很神奇喔,住了一晚小木屋就覺得恢復超多的。」我在一旁聽了之後心想:「跟外甥介紹《科學發展》的機會來了,於是趕緊接話說:「對啊,小木屋的神奇功效可是有科學根據的呢!」

我打開2005年5月的《科學發展》對外甥說:「你看,這篇〈綠建築中的建材:木質材料〉裡有提到木材是環保建材,具有冬暖夏涼、抗菌除霉的功能,像你舅舅這種呼吸道對溫度和塵螨過敏的人,住木屋的確很適合。」

「還有這篇〈好色好香的居家環境:木質裝潢〉裡面說,木材能散發特殊的芳香氣息、吸收許多對眼睛有害的光線、調節空氣中的溼度,令人感覺舒適、寧靜。而且不同種類的木材還會有不同的功效呢。」

「哇,小木屋的學問還真大啊!」外甥讚嘆道。他接著問:「舅媽,您剛剛提到『綠建築』,最近常常聽到這個詞,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綠建築也稱做環境共生建築、生態建築,或是永續建築,光是聽這些名詞,你應該猜得出它大概的意思。國際上有訂立綠建築的評估指標系統,2011年4月的《科學發展》有一系列關於綠建築的專題介紹,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城市裡根本不可能興建許多像小木屋這麼適合人居住的建築物,不都說都市是水泥叢林嗎?」外甥感嘆的說。

「正因為都市文明發展非常迅速,建築科技的進展也跟著非常快速。比方說建築物的骨架結構就必須隨著建築物的高度、地點、預計使年限…等等因素改進。台灣的地震頻繁,所以給大家一個安全耐震的家是台灣的建築界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回答道。

我繼續說:「美國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也為現代的高樓建築工程上了寶貴的一課,2002年4月《科學發展》裡的〈高樓火害與九一一事件〉有很精采的探討。」

「許多建築物特殊的設計理念也為這個世界增添了更多風采。例如巴黎的羅浮宮與龐畢度藝術中心是非常有名的追求透明度的建築。1967年蒙特婁世界博覽會的美國館,以及美國聖路易市植物園裡的熱帶植物館,則都是由碳六十分子結構啟發的著名泡型建築物。」

我接著說:「而且建築的學問還不只是外在的結構、防震、防火,人處在建築物裡面覺得身心舒適同樣非常重要。」。

「《科學發展》裡也有關於『建築物裡面』的文章嗎?」外甥問。

「有啊。」我答。「2008年10月的〈優質生活體驗屋〉專題就是報導現代人追求的居住品質,以及相關的科技進展。」看來外甥已經對《科學發展》有點興趣了。

「我覺得當建築師應該挺酷的呢!」外甥露出欣羨的表情說。

「你想了解建築師?好極了,剛好《科學發展》裡有一篇訪問姜樂靜建築師的文章。」

談到這裡,外子有些不耐我和外甥的這番討論,插口對外甥說:「等你把《科學發展》裡這些關於建築的文章看完,大概也算半個建築通了。」然後轉頭對我說:「安排一下,我們什麼時候去住小木屋呢?」

住屋建築大學問
性愛技巧, 外遇出軌, 夫妻間生活, 補腎保健, 健康飲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生活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